腎結石手術 檢查方式、手術風險、手術後遺症、手術費用
擔心腎結石帶來劇痛?專業醫師帶您全面了解治療選擇!從初步的腎結石檢查方式(超音波、X光、CT掃描)到最新腎結石手術選項(體外震波、輸尿管鏡、經皮腎造廔術),深入分析各類腎結石手術風險(出血、感染機率)與可能出現的腎結石手術後遺症(短期血尿、腎功能影響)。特別整理台灣地區腎結石手術費用明細(健保給付與自費項目差異),幫助您根據結石大小與位置選擇最適治療方案,術前必讀的關鍵衛教資訊!
一、腎結石手術類型
1. 體外震波碎石腎結石手術(ESWL)
體外震波碎石術是非侵入性治療方式,利用高能量震波從體外聚焦於結石,使其碎裂成小顆粒後隨尿液排出。適用於直徑小於2公分的腎盂或上段輸尿管結石。治療過程約需30-60分鐘,通常無需住院。震波碎石機透過X光或超音波定位結石,患者需躺在水囊或凝膠墊上接受治療。
2. 輸尿管鏡碎石腎結石手術(URS)
輸尿管鏡碎石術屬微創手術,醫師將直徑約2-3毫米的細軟鏡經尿道、膀胱進入輸尿管,發現結石後以雷射或氣動碎石工具將其擊碎。特別適合中下段輸尿管結石。手術時間約1-2小時,多數情況採用半身麻醉。術中可能放置雙J導管支架防止輸尿管水腫阻塞,通常2-4週後需門診移除。
3. 經皮腎造瘻取石腎結石手術(PCNL)
對於大於2.5公分或複雜性腎結石,經皮腎造瘻取石術是首選。醫師在患者背部切開約1公分傷口,建立通道直達腎臟,再以腎鏡觀察並取出結石。手術需全身麻醉,住院3-5天。此方法結石清除率高,但可能造成腎臟實質損傷出血,術後需密切監測血紅素變化。
4. 開放性腎結石手術
現代醫學已極少採用開放性手術,僅在結石異常巨大、合併解剖異常或其他方法失敗時考慮。手術需切開腹部或腰部肌肉層直接取出結石,創傷大、恢復期長,可能留下10-15公分疤痕。目前僅占所有腎結石手術不到1%比例。
二、腎結石檢查方式
1. 影像學檢查
腹部X光(KUB)可顯示約85%的陽性結石,但無法判斷腎功能。靜脈腎盂造影(IVP)需注射顯影劑,能評估尿路結構與功能,但可能引起過敏反應。非對比劑電腦斷層(NCCT)是現今黃金標準,敏感度近100%,可精確定位結石大小與位置,輻射量約3-5毫西弗。腎臟超音波無輻射且可檢測腎積水,但對輸尿管中段結石敏感度較低。
2. 實驗室檢查
尿液常規檢查觀察紅血球、白血球、結晶體和pH值,24小時尿液分析可評估鈣、草酸、尿酸等代謝異常。血液檢查包含肌酸酐評估腎功能,電解質與尿酸值。結石成分分析是預防復發的關鍵,需收集排出或取出的結石送檢,常見類型包括草酸鈣(70%)、磷酸鈣(15%)、尿酸結石(10%)等。
3. 功能性評估
腎臟核醫掃描(DMSA或MAG3)可量化單側腎功能,判斷受損程度。尿動力學檢查適用於懷疑神經性膀胱患者。代謝評估包含甲狀旁腺激素檢測排除副甲狀腺機能亢進,血清維生素D水平檢測等。
三、腎結石手術風險
1. 常見術中風險
出血風險以PCNL最高,約5-10%患者需要輸血。輸尿管穿孔發生率在URS約1-3%,多數可當場置放支架處理。感染性休克是嚴重併發症,特別是合併尿路感染者,術前預防性抗生素至關重要。麻醉風險包含藥物過敏、惡性高熱等,術前麻醉評估可降低風險。
2. 術後近期併發症
血尿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出現,通常3天內緩解。發燒合併畏寒可能提示尿路感染,需立即就醫。腎絞痛常因碎石排出引起,可給予非類固醇消炎藥緩解。輸尿管狹窄是晚期併發症,發生率約1-2%,可能需要定期擴張治療。
3. 腎結石手術後遺症
慢性腎功能受損與反覆手術或感染有關。高血壓可能因腎實質損傷導致。復發性尿路感染與殘留結石或結構改變相關。罕見但嚴重的尿漏可能需再次手術修復。
四、腎結石手術費用
1. 自費項目差異
ESWL單次治療約1.5-3萬元新台幣,需多次治療時費用累加。URS使用普通雷射約5-8萬元,鈥雷射因設備成本高可能達10-15萬元。PCNL因住院天數長,總費用約8-12萬元。特殊耗材如可溶解支架需自費3-5千元。
2. 健保給付範圍
健保給付標準手術方式,但限制條件:ESWL給付直徑0.5-2公分結石,每年上限2次。URS限用於輸尿管結石合併阻塞或感染。PCNL需事前審查核准。健保不給付特殊雷射光纖、特定品牌支架等項目。
3. 商業保險理賠
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可涵蓋自費項目,但需注意手術名稱對應條款。重大疾病險通常不包含單純腎結石手術。住院日額給付依條款計算,門診手術理賠各公司差異大。
五、術後照護與注意事項
1. 飲食調整原則
每日飲水量應達2.5-3公升,使尿液呈淡黃色。草酸鈣結石患者需限制菠菜、巧克力等高草酸食物。尿酸結石應減少紅肉、內臟攝取,維持尿液pH值6.2-6.8。鈣質攝取並非越少越好,每日建議800-1000毫克以防骨骼流失。
2. 傷口與導管護理
PCNL傷口需每日消毒換藥,觀察滲液與發紅跡象。雙J導管可能引起頻尿、血尿與腰部酸脹,避免突然腰部扭轉動作。導尿管應保持暢通,注意尿液顏色與量。所有侵入性管路都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。
3. 活動與復健建議
ESWL術後當天即可漸進活動,促進碎石排出。URS後1週內避免提重物超過5公斤。PCNL患者2週內禁止劇烈運動或搬重物。所有患者都應養成定期排尿習慣,避免憋尿。
4. 藥物使用指導
止痛藥按醫囑規律服用,不要等到劇痛才使用。α阻斷劑(如Tamsulosin)可放鬆輸尿管幫助排石。抗生素必須完成整個療程。鹼化尿液藥物(如檸檬酸鉀)需定期監測尿液pH值調整劑量。
六、預防復發的關鍵策略
1. 代謝異常矯正
高鈣尿症可使用Thiazide類利尿劑。高草酸尿建議補充鈣質與維生素B6。尿酸結石患者可能需Allopurinol藥物控制。胱胺酸結石需特殊螯合劑治療。
2. 生活方式調整
維持BMI在18.5-24間,肥胖增加結石風險。適度運動但避免脫水,運動後及時補充水分。限制鈉攝取每日少於2.3克,因高鈉飲食促進鈣排泄。維生素C補充劑每日勿超過1000毫克,避免轉化為草酸。
3. 長期追蹤計畫
術後第一年每3-6個月門診追蹤,之後每年一次。常規檢查包含尿液分析、腎臟超音波。高復發風險患者需每年進行24小時尿液分析。出現腰痛、血尿症狀應立即就醫。
4. 特殊族群考量
孕婦腎結石首選保守治療,必要時可行URS但避免X光定位。兒童患者需全面代謝評估,復發率高達50%。獨腎患者手術策略更保守,優先保護腎功能。老年人需評估麻醉風險,注意藥物交互作用。
Leave a Reply